【航空】除了大兴机场,全球机场还有哪些“黑科技”?
- 分类:行业动态
- 来源:民航资源网
- 发布时间:2019-10-14
- 访问量:0
【概要描述】全球有超过4万个机场。国际航空协会(IATA)的数据显示,用于商业运营的机场大约近万个。刚刚投入使用的大兴国际机场将会成为最大也是最忙碌的机场之一。
【航空】除了大兴机场,全球机场还有哪些“黑科技”?
【概要描述】全球有超过4万个机场。国际航空协会(IATA)的数据显示,用于商业运营的机场大约近万个。刚刚投入使用的大兴国际机场将会成为最大也是最忙碌的机场之一。
- 分类:行业动态
- 来源:民航资源网
- 发布时间:2019-10-14
- 访问量:0
全球有超过4万个机场。国际航空协会(IATA)的数据显示,用于商业运营的机场大约近万个。刚刚投入使用的大兴国际机场将会成为最大也是最忙碌的机场之一。
关于这个机场的说法已经很多:800亿元的投资;全球最大单体候机楼;还有七条跑道,比世界最忙的机场亚特兰大机场还多两条。
它还是一个集合最新“黑科技”于一身新机场:自动停车、电子行李牌和刷脸过关是它拿出来炫耀的新产品。单看大兴机场的每项技术,其实都不令人感到陌生。但它们在机场的应用代表了新科技的落地方向,以及新的商机。
新机场的新噱头
新产品确实挺酷,所有的改进都指向一个目的:效率。但必须指出,目前大兴机场还有很多“黑科技”还处于试验阶段,并不是所有人都能享受到福利。
大兴机场专门设立了一层自动停车场。进场后,司机不用找停车位,会有一台自动停车机器人(AGV)——其实是一台升降叉车,把汽车送入停车位。取车时,AGV会把车送到车主面前。目前大兴机场的AGV还带有较为浓厚的实验性质,能够提供自动停车的车位仅有100多个,还不到全部停车场停车位的1%。
行李牌也成了关注点。以往在托运行李时,乘客行李上会贴上行李标签,现在是一张永久无源电子行李牌取而代之。东航在它的App上免费发放4000张这样的行李牌。它可以贴在行李箱上,长期使用。行李托运可以通过App自助办理,只要用手机碰一下行李牌,所有行李托运信息都会显示在用户手机上,然后就可以像查快递一样,随时查看它走到哪儿了。
在大兴机场,你有可能不用像以前那样大清早在安检柜台心浮气躁地排队,刷脸可以快速过安检。乘客可以用手机提前办理自助值机,到了机场,刷一次身份证刷一次脸,就可以进入人工安检程序。大部分人可能没有意识到,在拿出随身行李放进塑料筐里时,人脸识别系统会再次扫描,以便将乘客和它们的行李匹配。这样行李即使丢失,也能很快找到失主。接下来,通过了人工安检来到登机口,乘客也不用拿出登机牌,在登机口工作人员的智能眼镜注视下,再一次刷脸,然后……祝您旅途愉快。
在大兴机场,从走进航站楼,到抵达登机口,整个过程可能需要20分钟。时间已经够短,但还可以变得更短。
未来,乘客甚至可能不用掏出身份证,只需要刷脸就可以通过安检和登机,还可以提前在酒店办理托运行李。只要行李不超重并且安检没有问题,就大可不必再重复柜台前排队的经历。
大兴机场“新科技”涉及的技术,在工业领域很多已经耳熟能详。在机场使用的AGV,其实在上海洋山港的集装箱装卸码头已经应用,并成为央视纪录片《超级工程II》里的明星技术。它通过电磁和光学感应等自动引导装置实现准确地停车和装卸,在物流领域已经相当普及。
刷脸技术也不是大兴机场首创,此前它已经在香港机场、深圳机场以及首都机场二号航站楼试运营。这背后是生物识别技术的加持。
无源电子行李牌则属于首次应用,但通过行李牌向手机传输信息的近场通信技术(NFC)绝对不会让人感到陌生。持手机闪付出入地铁,NFC技术功不可没。
刷脸和机器人一起上
屡获最佳 新加坡樟宜机场曾提出了一个口号:“你的脸就是你的护照。”说明生物特征识别技术日臻成熟。2017年苹果iPhone X推出了Face ID,计算机人脸几何外形比对技术已经可以用在手机解锁上。随后刷脸支付技术也提上日程。实际上,可以当做护照使用的生物特征除了乘客的面部特征,还包括声音特征、虹膜、指纹、掌纹甚至人的步态。
刷脸得以在许多机场应用,一个原因是它具有非接触性的特征,避免了在识别过程中机器与乘客之间接触,辨识进程比较人性化,且它的辨识速度已达到毫秒级,可以做到快速地通过。
另一个比较方便的非接触性识别技术是语音识别。人的声音频率在大多数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化,属于生物特征之一。美国的部分航空公司正准备把谷歌等语音助手引入值机。届时,乘客说一声“嘿,谷歌,请帮我办理值机”,就如同说“芝麻开门”那样,瞬间验证大门就可以打开。不过,语音助手如果面对采用变声设备的人,是否能正确识别呢?现在还是个疑问。
整个生物识别技术的应用,将在客流高峰期将通关安检效率提高10%左右,同时还将节省大量的人力。
相对于生物识别技术,机器人在机场的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,也相对成熟。AGV自动停车机器人是其中之一,目前在发达国家的主要机场,纽约的肯尼迪国际机场和巴黎戴高乐机场已经开始使用。自动停车机器人以外,行李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已经出现。行李机器人分为两种,有可以帮助乘客运送行李,也有在托运行李终端负责装卸的机器人——它可能会让行李装卸变得没有那么粗暴。
另外还有一种机场智能问询机器人,可以语音回答航班信息、天气状况以及值机等方面的问题。广州新白云机场在2018年上线了“云朵”智能问询机器人。这个外表上有意制成人形的机器人能够识别多种语言,除了问询和引路,还具备音视频娱乐功能。后面这一点让它颇有成为机场明星的潜力,也让它带上了浓厚的广告意味。
眼下,各个机场的机器人还没有大规模应用。不过按照计划,到2020年东京奥运会之前,东京羽田机场一整个“机器人团队”就会全方位地投入到工作中。
区块链和空中Wi-Fi
另一处可以关注到的“黑科技”场景,是机场和空中消费。机场目前的盈利模式中,非航收入占比在不断提高,机场消费是其中的一部分。让乘客更加便捷地支付,可以增加他们的消费。在这一方面大显身手的是区块链技术。举个例子,如果在迪拜机场转机,想要点个汉堡,却发现手上只有一堆欧元硬币,想要去换当地货币迪拉姆又不甘心受到机场坑人的汇率盘剥,一个区块链数字钱包或许可以缓解这种尴尬。
新加坡航空已经推出一个以区块链为基础的数字钱包,名字叫做Krispay。自家的常旅客可以用里程折算成积分购物,大大方便了乘客在协议商店、机场和航班上的消费。数字钱包在购物时开发票和退税将会很方便,因为区块链分布式记账的方式使各个协议节点都有信息记录,乘客不用拿着一大堆发票在机场退税处排队。
数字钱包里有乘客的消费数据,有足够的信用让乘客更加容易改签机票。未来,区块链技术还可以用于验证个人信息。东航的电子行李牌如果获得区块链技术的支持,托运行李的查找定位将更加方便。
国际航空电讯集团(SITA)统计说,到2021年,全球34%的机场将会应用区块链技术。
鼓励消费的另外一个手段是上网。
2018年全球有82家航空公司实现了飞机上的Wi-Fi,比2017年增长17%。这个目标一直在缓慢地推进。为了上网,飞机上需要另外安装无线网络信号接收装置,每架飞机可能要额外增加至少30万美元成本。但是这一费用可以通过收取上网费用得到补贴。美联航的空中Wi-Fi最低价是两小时12美元。
一旦有了Wi-Fi,各种盈利场景也就打开了。只要带宽足够,未来乘客可以在跨国航班上用Wi-Fi收看Netflix的电视剧,用亚马逊会员的身份下单购物。若干航空公司专门提供支付宝服务,让中国人在天上也能购买免税品——机场和航空公司的精心安排,会让乘客更加方便地掏腰包。
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调查说,从2017年到2035年,全球航空公司光是从上网收费中就能赚到159亿美元,因为空中上网产生的电商消费将会达到68亿美元。科技即生意,投入和产出都是真金白银。
另一个进入机场的零售巨头是亚马逊。它把无人便利店Amazon Go开进了机场。这一商店的神奇之处是,亚马逊会员进入后可以无感刷脸,看中想要买的东西,拿起来可以直接走。购物的支出可以在会员的电子账户上扣除。这也不失为扩大生意的做法。
“黑科技”背后的生意经
机场是科技公司们的重要生意场和试验场,因为全球机场正在进入智慧机场加速建设的阶段,钱越投越多,市场的复合增长率约为11%左右。
图:到2026年,智慧机场市场容量达到311亿美元。
在这场数字化建设中,机场对科技公司和独角兽们具有强大的吸引力。
机会来自两方面,一方面机场本身就是个高科技载体,它需要不断投资最新的科技,提升管理效率;另一面,来到这里的人们是一个经过机票价格筛选的、有较高消费能力的群体。to B和to C的技术,在这里都能找到订单。
大兴机场和国内其他的“黑科技”供应者当中有不少独角兽。刷脸通关技术来自商汤科技,机场登机口工作人员戴的智能眼镜来自云从科技,中国四个计算机视觉独角兽,人称“CV四兽”有两个入驻了大兴机场;白云机场的“云朵”机器人,则来自优必选。而自动泊车机器人的技术背后,是20多家国内AGV公司在激烈竞争。
此外,海康威视的民航智慧安保综合解决方案已应用在大兴国际机场上。2017年阿里巴巴的“云ET航空大脑”进驻首都国际机场。这里一天起降1600架飞机,平均每分钟有至少一架飞机起降,“航空大脑”会优化停机位的分配和飞机进港路线。
不仅仅是阿里进驻了机场,实际上在to B的业务上,各家大厂早就蹲点守着了。争夺的重点是智慧机场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,但这一市场竞争才刚刚开始,各种技术的商业实验色彩浓厚。
图:BAT+华为在智慧机场上的布局,不完全统计。
国外的ICT大厂和机器人制造工厂也在努力进军智慧机场。微软主要靠Azure云服务拿下国外大机场,包括科威特、迪拜、希斯罗和法国部分城市机场的云业务。机场机器人研发,在国外则主要以LG、日立以及欧洲一部分机器人公司为主。
在机场通关系统上,美国方面对于语音识别通关技术的兴趣要大于对人脸识别的兴趣。亚马逊和谷歌的语音助手们正在逐渐渗透进入机场通关系统中。谷歌等大厂都开发了自己的人脸识别系统,但它们在将其应用在机场通关系统上却显得小心翼翼,原因是部分公众对隐私权存在担忧。
从2018年9月到2019年9月,美国达美航空在4个机场部分登机口应用了自家研发的人脸识别技术,而且仅在乘客同意的情况下才进行人脸识别。此外,纽约肯尼迪国际机场T1使用了葡萄牙Vision-Box的人脸识别技术。更多的人脸识别技术的应用尚未展开。
智慧机场的发展,现在已是一个不可阻挡的趋势。但是各项科技的投入还处于试验阶段,长期盈利状况还是个问题。另一个问题,如美国的情况所显示的那样,是隐私顾虑和数据安全。在全球机场智慧程度不断提升之时,它带来的担忧也越来越多。
另外,由于生物特征信息对于许多国家来说常常涉及安全问题。几年前在各国有关部门采集入境申请者指纹时曾引发过一些争议,因此它在国际间的推广也还需要各方协商。
如何打通各个信息孤岛,实现业务数据和功能与第三方系统的高效互操作,同时还要确保数据安全,这是一个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的问题。在全球机场眼花缭乱的“黑科技”之下,这也是个重要的议题。
扫二维码用手机看
其它资讯